據魯西集團十月份安全生產會議獲悉:截止到目前,魯西集團化工產業園內已有7個事業部實現了零排放。
原來,今年年初集團1號文件就提出了建設“零排放園區”的目標。各生產裝置首先制定了建設零排放裝置的目標,進而建設零排放事業部,再到建設零排放園區,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為進一步強化固危廢處置和利用,以“吃干榨凈”為目標,實現固危廢減量化、資源化、產品化,無害化,成功實施了副產鹽酸生產氯化鈣、四氯化碳資源化利用生產四氯乙烯等一系列環保項目。
目前,國內還沒有實現零排放的園區,這種提法在整個化工行業都是超前的。零排放,就其內涵而言,一是采用先進技術,想方設法減少生產過程產生的各種廢物,將其減少到近零;二是將那些排放中可再利用的能源、資源充分利用,最終實現零排放。零排放園區,是指整個系統內資源循環高效流動,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的活動。
魯西集團積極實施源頭廢水減排,發揮園區“一體化、集約化”的優勢,以“綜合利用,節約水資源”為目標,綜合分析各生產裝置排水特點,將其轉化、替代、回收進行資源化利用,源頭減少了廢水的產生,于2019年6月份在全國化工園區中率先實現了園區廢水零排放。據環保管理部的郭文勇介紹,廢水在循環利用過程中,合格的水回涼水塔進行循環利用,同時副產氯化鈉、芒硝和鈣泥三種產品。“氯化鈉作為氯堿化工原料、鈣泥作為鍋爐脫硫劑供園區內部使用,芒硝作為造紙、玻璃等工業化工原料或添加劑,向外出售。”
魯西集團始終堅持安全、綠色、循環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于綠色園區建設。2015年,為進一步降低鍋爐煙氣中的污染物排放,集團提前實施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該項目為集團自行研究、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的項目,采用自行研發的深度氨法脫硫技術、SCR脫硝工藝、濕式電除霧除塵技術,2016年3月全部完成改造并投入運行,排放煙氣中的SO2、NOx、塵含量遠遠低于國控指標,達到超低排放標準。
另外,一個裝置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副產品就是下一個產品的主要原料,一個裝置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廢棄物,就是下一個產品的主要輔料,像這樣的情況,在魯西集團產業園也是司空見慣。這完全得益于產業園形成的完善的煤化工、鹽化工、氟硅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上下游產品相互關聯,互為原料,呈現出園區化、一體化、集約化、智能化的顯著特點。
2019年,魯西集團榮獲石化聯合會“綠色化工園區”稱號,在綠色化工園區建設方面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