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魯西集團實訓中心的焊接實訓區,看到兩位員工正戴著VR眼鏡,手持自動焊槍,專注的在焊接試板上進行焊接練習。在這里根本看不到實景焊接中焊花飛濺的景象。培訓負責人介紹說:“這是焊接模擬仿真實訓區,該系統是新一代環保、節能、通用型焊接操作技能實訓與考核平臺。練習過程中,不使用焊條,原料0消耗;不產生煙氣,空氣0污染。適用于焊接零基礎的員工進行培訓。能夠滿足員工焊條電弧焊、氬弧焊、CO2氣體保護焊、機器人編程教學操作基礎知識培訓及安全考核模擬。”
原來,焊接實訓區作為魯西集團實訓中心的功能區之一,從2016年9月份就承擔起了培訓任務,包括焊接模擬仿真實訓和焊接實訓兩個功能區。焊接實訓焊接實訓區采用無線組網對每個焊接工位的數字焊機進行集控管理,對焊接參數進行實時監控,檢測焊接電流、電壓及設備利用率。有10個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接工位,用于焊接實訓技能培訓、鑒定和技能大賽等。
量身定做培訓計劃,滿足員工差異化需求
根據員工需求,分層級、分類別開展培訓。對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講解,對個性問題進行單獨輔導。
焊接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缺陷,要克服這一難題,一方面列舉大量焊接成功人士的典型案例,從思想上鼓勵員工,不要被困難嚇倒;另一方面,結合各單位提出的建議和參訓人員的技能提升需求,從焊接基礎知識、焊機的使用、試件焊接前的打磨、組對、焊接工具的使用、焊接工藝參數的選取等方面,自編教材,新增加17個實用性強、簡潔易懂的教學視頻,以滿足員工對焊接技能提升的需求。
把焊接缺陷(如氣孔、夾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紋、凹坑、咬邊、焊瘤等)一一列舉出來,逐一分析產生的原因以及預防措施,采取“先示范,后操作,再示范,再操作。”的培訓模式,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無縫對接。
把焊接模擬系統與焊接實操系統有機結合,利用模擬系統提高員工操作手法的穩定性及熟練程度,既節能又環保。通過實操訓練,使員工在較短時間內掌握了焊接操作要領。
征求員工意見和建議,探索最有效的實訓方法。開展“一幫一”、經驗分享、現場提問、課堂小結、提問題加分、談感受、談收獲,找差距,填不足、微信交流等形式的教學形式,員工在操作規范、操作順序、操作思路特別是在操作技能方面有了明顯提高,減少了操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經過培訓,員工們的焊接安全意識、實操技能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部分人員從“零基礎”已經能夠從事壓力容器及管道的制作安裝。逐漸地開始由焊接的“門外漢”向焊工專業人邁進。通過信息反饋,在焊接實訓區培訓過的員工都能夠適應崗位需求。
僅2018年,第四事業部有401人次到焊接實訓區參加培訓,其中137人學會手工電弧焊接,能夠參與現場坡口修磨、管道組對、鋼架焊接;26人學會了氬弧焊接,參與現場正常的管道焊接作業;12人能夠參與現場小件制作。
培訓創新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動力
不斷地拓寬教學內容,夯實實訓基礎。通過優化焊接工裝結構,提高工裝實用性;增加修磨工裝,消除安全隱患;增加焊接專業授課題材,拓展員工技能提升空間;改進防護踏板,確保安全;增加焊接模擬考核科目,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探索“一體化”教學新模式。總結經驗,及時改正。利用投影、音響設備,借助實物、實訓(或生產)現場、圖片、動漫等方式進行實操教學。把知識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和演示,讓員工按流程進行操作,體驗、消化講解的內容,達到獨立操作。在講課過程中通過到設備事故展區、安全展區學習,力求做到現有裝置和生產實際進行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變廢為寶,廢舊試板再利用。2018年到2020年焊接實訓區共培訓員工約16084人次,焊接過的試板經過二次加工再利用,為企業節約資金月上百萬元。
完善培訓期間的考核評分機制。由講師對學員日常學期情況、表現進行評價。當天課程結束后進行考核記錄。對員工培訓的情況進行綜合統計評分并上傳至NC系統。逐步建立健全“培訓、考核、使用、待遇”為一體的激勵機制。
辛勤的耕耘,贏得豐碩成果。焊接實訓為企業培訓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培養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集團每年舉辦焊接技能大賽,為優秀員工提供參加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參賽平臺的機會。2017年第三事業部的趙萬彥獲得聊城市中德“山東-巴伐利亞”產業工人技能大賽第一名;2019年維保一隊的章鳳昌、第三事業部的趙萬劍分別獲得“技行天下”聊城市第三屆職業技能(焊接)大賽第二名和第三名;2020年榮獲聊城市特種作業安全大比武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