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兩個替代”,這是魯西集團的專屬名詞,指“國產替代進口、回收閑置物資替代新材料”。這也是2020年初,疫情洶洶而來的時候,企業拿出的強有力的應對措施。經過近三年的持續抓,抓持續,逐漸形成了疫情之下的硬核模式。
【“兩個替代”的提出】
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金成每每提及“兩個替代”時,總是感慨良多:國產設備原料替代進口是在2020年4月提出來的,當時疫情從春節開始封路封城,管控日趨嚴格。因為當時害怕疫情來了,全球的企業全部都封閉了怎么辦,不能坐以待斃,趕快研究對策,尋求國產替代進口的路子。回收閑置材料替代新材料是在2020年初就提出來了。把我們退成進園搬遷工廠的舊設備、舊管道排上計劃,挨個打開、拆開,鋼板能展平的展平,不銹鋼換熱管能抽出來的抽出來,重新再估值入庫。2021年逐步把這些材料消化掉,這一塊創造了很大價值。這不單單是多少錢的問題,過程中鍛煉了大家,增加了團隊凝聚力,還是非常重要和值得的。
這其中蘊含著國有企業的責任和管理智慧。疫情之下,企業經營受阻,但不能讓員工思想受沖擊,不能讓員工收入受影響。形勢越嚴峻,人的思想越不能懈怠。努力讓員工手頭不閑著,有活干,有事做,創造人心穩企業穩的局面。堅定大家干好自己的事情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是應對疫情最好的辦法的信念。
【說說國產替代進口】
“兩個替代”的要求明確了之后,負責國產替代進口業務操作的采購管理部,立即調整工作思路。專人負責,從統計、辨識園區進口物資、原輔料的分類和使用情況開始,著手制定替代計劃。分管采購的化工事業集團副總經理劉玉才介紹:“當時,我們一方面要和使用單位做好進口產品使用情況的了解和溝通,另一方面要考察國內產品的市場,了解其生產、質量、市場應用情況等,還要做好產品替代的規劃以及替代產品的實施效果跟蹤和評估反饋等,盡量達到產品實現替代,效果不打折的目的。”
“說實在的,“進口的比國產的好”的想法和傳統認知對操作者的影響比較大,這中間有一個探索嘗試、調整再調整、認知再認知的過程。打破魔咒,堅決樹立起國產自信,相信國產的也能趕上甚至超越進口的質量。”劉玉才接著坦然的說道。
在尋求替代的過程中,張金成明確強調,不要一看質量不行就不用,那我們的國產質量怎么提升怎么進步啊?我們要幫助國內產品的質量提升,幫助企業成長,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推動民族工業的發展。
僅生產線上的一個關鍵設備替代合計節支52萬,節支率高達87%,打破了進口品牌采購。還有生產裝置使用的一種輔料,原來一直依賴進口貨源,針對這種情況,公司邀請生產企業與裝置進行技術交流。通過對比分析,確定試用。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遇到關鍵指標提升的問題。經過5個月的反復試用分析研究,幫助其解決了影響生產的問題,拓展了國內市場。2020年10月底實現全部國產替代進口,年可節約成本400余萬元。
國產替代進口方面,遵循的原則是追求同質同效、甚至是同質高效,但不是一刀切100%的替代,這和公司的替代創新初衷并不矛盾。廣大干部員工發揚刻苦鉆研、攻堅克難、勤儉節約的精神,“國產替代進口”歷經尋源、試驗到應用的復雜過程,先后成功實現了100多種備品配件、輔料國產替代,節約資金近3000萬元。
【說說回收閑置物資替代新材料】
鑒于制造與工程事業集團肩負著園區項目建設的重任,承擔著項目建設所有靜止設備的制造和安裝任務,回收閑置物資替代新材料實現再利用的擔子自然就落在了制造與工程事業集團的肩上。
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的影響,部分項目建設暫緩,部分人員沒活干了。而外圍企業第一、二、四化肥廠“退城進園”拆除的400余臺舊設備及高壓管躺在園區角落里睡大覺,得不到有效利用。事業集團積極響應公司 “兩個替代”工作要求,以舊設備拆解、兩個替代為抓手,創造性地開展舊設備拆解及閑置物資替代工作。
據當時負責這項工作的項目調度處郭勝杰處長回憶:“拆解及閑置物資利用,相比新材料,替代使用手續更繁瑣,加工過程更復雜。現場存放的舊設備按使用性質分類為換熱器類、塔類、儲罐類;按設備規格分為立式、臥式。拆解的原則是對外觀、內在質量較好的罐類設備,能直接再利用的,不予以拆解處理,優先拆解不銹鋼類的設備和拆解后部件再利用價值較大的設備,最后拆解利用價值較小的設備。對拆解后能夠再利用的設備部件(法蘭、封頭、盲板、管板、換熱管等)根據情況進行機加工、除銹刷漆或酸洗鈍化處理,然后根據規格型號、材質等進行標識,做好記錄,經質檢部門、倉儲部門驗收后統一入庫管理,實現閑置物資的再利用。拆解的不銹鋼換熱管優先用于設備制作,其次再用于駐車器、氣源管、穿線管、護欄等。園區里各個角落的光潔瓦亮的共享單車駐車器就是從換熱器里抽出來的不銹鋼換熱管加工制作的。
在拆解作業中,各單位積極探索創新、大膽實踐:利用舊設備改造成鉆孔工裝;創新性的針對不同設備逐臺制定方案;自制換熱管平頭、半自動切割工裝;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對閑置機械設備進行改造,制作了封頭齊口工裝、換熱管拔管工裝等。通過拆解工作,真正拆解出價值、拆解出作風。
當外部客人參觀園區遠遠看到公司氣派的地上停車樓時,都想不到,停車樓的頂梁和四周閃閃發亮的不銹鋼圍欄,都是利用的拆解物資制作而成的。整個1#和3#停車樓合計利用拆解板材、高壓管等材料3467噸,占項目鋼結構總量的56.1%,累計節約資金1629萬元,新增停車位2115個,在“兩個替代”中,是利用數量最多,節約金額最高的典型項目,也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杰出”工程。
自2020年以來,事業集團共利用拆解舊物資和修舊利廢等各類物資三個多億,閑置物資利用率達80%以上。
“兩個替代”打破了進口依賴,突破路徑思維,成效顯著。“兩個替代”的戰略部署實施,踐行了“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要求,激發了國內市場新活力,和公司追求創新創造的內生動力。鍛煉了隊伍,原來做不了,沒做過的,現在會做了,做出了高水平,做成了藝術品。錘煉了作風,員工把企業當作家,培養了人人過日子精打細算的習慣。節約了成本,這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財富,是企業文化的積淀和傳承。這種硬核模式成功應對了疫情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風險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