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2011年進入魯西工業裝備工作,至今已有10個年頭了。2013年因工作需要調至新能源裝備事業部工作,2019年初又調回第三工程事業部工作。
重新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工作環境,既欣喜又有些擔憂。站在高大、整潔的車間里,看著一臺臺或立或臥的大型設備,心潮澎湃,我對自己說,雖然從頭再來,也要力爭上游。但是畢竟已經有近6年沒有接觸過壓力容器,很多的工藝標準和技術要求肯定會有些變化,擔心自己不能勝任,想到這又有些沮喪。
車間細心的領導應該洞察了我的想法,給我安排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搭檔。一個年齡小我一旬的小師傅-王潤龍。
跟小師傅合作的第一個工作任務是在一臺塔器上劃線開孔。記得當時的設備標高38米,因為考慮運輸和安裝的困難,在生產車間里分成三段制作。設備上大小共有30個管口,分別分布在7個方位。因為分段制作,給我們的劃線增加了些許困難。
小師傅告訴我做每一臺設備都要遵守“三按”,即按圖紙、按工藝、按技術要求。嚴格執行“三按”才能保證設備制作質量。
小師傅帶領我審完圖紙,再看復驗設備是否符合圖紙幾何尺寸,對照制作工藝和管口方位表確定好每一節的順序。然后等分筒體,接著劃線,畫完之后又讓我復驗一遍,告訴我說復驗也是一個重要關節,最后請專檢檢驗。所有環節都結束后又核對了一遍,并且告訴我說“沒有多做的工作”。
接下來開孔的程序更是讓我驚嘆于他的能力,手動操作設備的熟練程度較機械手一般無二,開孔質量也是既整潔又美觀。所有工作結束后我們合力將現場物料清理干凈并清掃現場,真正做到了工完料凈場地清。
我很驚訝這么年輕的小伙子能有這么熟練的技術和現場意識,從他身上我看到了魯西人過硬的本領和勤奮嚴謹的工作作風,知道了魯西工業裝備為什么這幾年飛速的發展,這都得益于像我小師傅一樣有有能力和責任心的員工。
師傅不論年紀,只論能力高低。我愿以王潤龍師傅為我的榜樣稱呼他一聲——小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