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故事說,一個人參加爬山比賽,鞋里鉆進一粒沙子,雖然他感覺有點磨腳,但如果停下來倒沙子的話,一定會被其他人超過。他想想離山頂也不是很遠,還是先爬山吧。結果,由于沙子不斷摩擦,他的腳很快就出了水泡,水泡還被磨破了,以至于不能再繼續走路,最后只能被迫放棄比賽。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魔鬼存在于細節之中吧。
在生產活動和工程制作安裝中,事故的發生很少是由于風雨雷電等惡劣天氣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習慣性違章作業及防護不到位等造成。安全管理也大抵如此吧,管理者往往認為抓大放小是一種相對有效率的工作方法,但可能由于忽視了小問題、小隱患,而使得小問題升級為大事件,最終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工作就是這樣,100-1=0,出了事故一切全部是零。
其實,抓大放小真的有效率嗎?小問題之所以小,是因為它暫時造成的影響小。大問題由于破壞性強,解決起來所需投入的也相對較多;小問題不斷發展也必然成為大問題。決定結果的,有時候往往是很小的細節。
一根小小的安全帽帶,習慣性地不系牢靠,看起微乎其微,如果發生事故失去的不將是一頂安全帽,會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原因,這個原因的先兆可能就是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問題。
中國有句老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扁鵲稱其長兄是兄弟中醫術最高的,原因就在于其長兄是治病于病發之前。因此,在小問題還沒有“升級”為大問題前解決掉,應該屬于上上策吧。我們的安全管理方針“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講的也應該是這個道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很清楚問題出在哪里,但總是沒有著手去解決、去改善,就是擔心“停”下來后,會失去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了的優勢,都在暢想等自己具有了絕對優勢后,一定會再來處理這些小問題,可是很多時候已經不能“亡羊補牢”了。